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共榮社區八賢村簡介

共榮社區八賢村簡介
地名沿革:八賢村舊名八連溪以溪名作為村名,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地區時已有Parian稱呼之漢人村落八連一詞或許與此有關。另一說係因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有汀州府永定縣人江慶玉等八戶來此墾闢在溪谷間構屋而居,因八戶相連故名之。亦有「八佃溪」之稱。可是在一張雍正13年(1735年)的地契裡面有「小圭籠八連溪為界」的地名。(見大台北古契字二集P157)由此可見前述說法不正確。另外在康熙23年(1684年)福建通志「台灣府三縣圖」,首次出現「小雞籠」,故八連溪地名在康熙23年(1684年)可能已經有在使用,只是沒標明。

八賢村的住戶都是座落在北11公路(德賢路)的兩旁而這條路位於八連溪谷的上方梯田則在下方早年居民出入走八連溪邊的田埂到三芝街上為何當初開墾時要把房子蓋在高處而不是在溪邊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怕八連溪水氾濫。(二)房屋建築在高地易守難攻盜匪不易侵犯,從江家老宅上的槍孔可看出地勢的險要。(三)三芝多雨潮濕地勢較高比較適合居住。(四)八連溪谷並不很寬大,約只有200公尺且坡度陡,因為可耕作面積有限,為有效利用生產土地面積,就盡量蓋在比較高的地方。

然而並非能盡如人意,房屋後面的山坡地更加的陡峭,狹窄而深的山溝,說明鬆軟的地質,潛伏著土石流的危機和山崩的威脅。從民國七十五年到八十九年的象神颱風都曾造成極大的傷害。但是充沛且沒有污染的水源,所生產出來的農作物,在品質上總是比較好一些。同樣的肥沃的山坡地出產的茶葉和桂竹也是很有名的。聽說這裡的桂竹大又輕韌度和彈性夠到可以用來當轎子用的竹竿。

地名沿革

年 代 舊地名 新地名
雍正13年 八連溪


光緒13年 (1887年) 芝蘭三堡小圭籠莊
光緒21年 (1895年) 芝蘭三堡小基隆庄
大正9年 (1920年) 三芝庄新小基隆
民國35年 (1946年)
民國67年 (1978年)



地形:八賢村以八連溪貫穿全村,主要出入道路為北11公路。以地形而言,八連溪上游右側山坡地,為茶葉區以及種植綠竹筍,桂竹筍。雖然不若大坑溪上游右側二坪頂邊坡那麼陡峭。但是被雨水沖刷成的深溝地形則是一樣的。所以每次只要有颱風或豪雨時,這兩個地區是最容易爆發土石流和山崩的地區。

本村面積2.1019平方公里 人口418人

沒有留言: